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试行修订)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加强学校本科专业建设,促进系、专业进一步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育人质量,学校决定建立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制度,为此特制定本评估方案。
第二条 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立德树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营造自评、自检、自改、自律的教学质量氛围。
第三条 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的重点是专业建设成效。从专业发展,纵向评估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而明确努力方向。鼓励专业横向借鉴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不断追求,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
第四条 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坚持导向性、主体性、目标性、发展性和实证性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一)导向性原则。通过开展专业评估,引导、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出专业成效与特色。
(二)主体性原则。发挥教学系在专业评估中的主体作用,注重以教学系组织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教学系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
(三)目标性原则。注重以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考察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各环节如何实施、改进,以支持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实现。
(四)发展性原则。注重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及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
(五)实证性原则。注重依据事实做出评估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毕业要求达成做引导,用专业建设发展的事实及数据来证明。
第五条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对新建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制定《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见附件1)。本标准包括培养方案、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建设成效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评估时,对应各二级指标给出合格、基本合格、整改结论。
第六条 校内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包括自评、专家考察评审、持续改进三个阶段。
(一)自评。自评由专业所在系组织。通过自评,对照标准逐条检查后,依据数据和事例撰写《专业自评报告》(撰写要求见附件2),同时形成支撑自评报告数据事例的《专业自评报告附录》《专业自评报告支撑材料目录清单》及整理好的支撑材料。
(二)专家考察评审。专家考察评审由学校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在认真审读《专业自评报告》和相关佐证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与参评专业充分沟通后,按二级指标给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持续改进。教学系根据专家组意见,撰写《专业整改方案》,经系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至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备案。教学系按照整改方案逐项落实,持续改进,2年后向学校提交《专业建设改进中期报告》。
第七条 评估结论暂时只作为专业建设的引导;教学系可将其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相关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的依据。
第八条 本评估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
2.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报告撰写要求
3.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结论表
4.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报告附录基本要求
附件1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标准
评估
结论
1.
培养方案
1.1
培养目标
1.1.1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1.1.2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反映毕业生发展预期。
1.1.3有培养目标定期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1.2
毕业要求
1.2.1毕业要求明确、可衡量,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合一,以能力为主线的要求。
1.2.2有毕业要求制定、评价和改进机制,定期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用于持续改进。
1.3
课程体系
1.3.1课程体系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且符合学校《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3.2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学分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理工类专业不低于25%,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0%。
1.3.3课程体系中有创新创业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门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
1.3.4开设了足够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尤其是注重因材施教,设置有不同规格或不同学习模式的选修课程组。
1.3.5课程体系中所有教学环节均有教学大纲,能够体现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1.3.6课程体系中所有教学环节均能有效执行。确需适当变更时,有严格的论证、审批、报备手续。
1.3.7有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评价与修订过程能够吸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1.4
专业建设
规划
1.4.1与学校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同步,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论证充分,目标和措施清晰,符合学校总体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1.4.2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能够有效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落实及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效果好。
1.4.3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体现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
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2.1.1专业生师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
2.1.2专业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50%;在编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
2.1.3专业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数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整体素质能满足专业定位和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4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2.2
教育教学
水平
2.2.1落实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有具体举措促进专业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2.2专业教师队伍整体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教学效果好,学生及教学督导等评价高。
2.2.3科研提升专业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注重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2.2.4与企业或行业兼职教师合作培养人才,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效果好。
2.3
基层教学
组织建设
2.3.1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育教学能力强。
2.3.2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观摩或相互听课等教研活动,效果好。
2.3.3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成长规划制;有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与方法培训、行业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效果好。
2.3.4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
2.3.5将教师教学投入、教学评价结果、教学竞赛获奖成绩等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教学质量考核等的重要方面。
3.
课程教学
3.1
大纲
3.1.1有基于OBE教育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能够体现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3.1.2任课教师严格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开展教学。
3.2
课堂教学
3.2.1严格执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3.2.2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辅导。
3.2.3教学内容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注重课程思政。
3.2.4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有效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等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使用效果好。
3.2.5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注重过程性考核。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细化易行,能够全面、客观、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网络教学
资源建设
3.3.1积极建设课程微视频、学生自测试题库、课程常见问题解答等校本网络教学资源,并有效用于课程教学。
3.3.2引入并有效利用高水平网络教学资源。
3.4
教材选用
与建设
3.4.1教材选用程序符合学校规定,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行业高水平教材。
3.4.2鼓励教授牵头编写具有学校特色、适合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或教材补充资料。
4.
实践教学
4.1
实验室建设与利用
4.1.1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能开出课程教学大纲上所有实验项目且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利用率高。
4.1.2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及实验耗材经费有保证,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4.1.3有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切实可行的开放制度;有结构合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4.1.4实验分组规模合理,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得到训练且实际表现得到恰当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好。
4.1.5有电子或纸质实验指导书,有学生实验预习要求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质量符合学校质量标准。
4.1.6实验室积极为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提供条件。
4.2
实习基地
建设与利用
4.2.1有相对长期稳定、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好、利用率高;校外实习基地有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提供条件及实习指导,效果好。
4.2.2实习实训时间、经费有保证,项目、形式(集中或分散)及内容严格落实培养方案及实习实训教学大纲要求。
4.2.3有电子或纸质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严格要求,指导到位,考核有标准;学生实习实训报告质量符合学校质量标准,效果好。
4.3
毕业设计(论文)
4.3.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4.3.2有不少于50%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4.3.3指导教师职称等符合学校规定,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指导认真规范。
4.3.4有产学研合作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的选题及指导。
4.3.5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达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符合学校质量标准要求,评语、成绩等评价恰当。
4.4
学科竞赛
4.4.1将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等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总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4.2对应本专业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积极组织校级赛事,参加省级以上赛事,取得好成绩。
4.4.3协助学生工作部门建好专业科技社团,将专业教育融入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
4.4.4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专业科技社团、专业社会实践等的指导。
5.
质量保障
5.1
规章制度
5.1.1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校、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5.1.2结合专业及教研室工作,执行校、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创新或具体实施细则。
5.2
教学过程
质量监控
5.2.1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严格落实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效果好。
5.2.2定期开展系级层面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形成监测、反馈、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5.3
教学评价
5.3.1教研室评优评先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工作投入、专业及课程建设、系及教研室工作中的贡献。
5.3.2教师工作总结,尤其是《试卷分析报告》中,能认真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原因,并体现持续改进。
5.4
教学材料
5.4.1课程考核材料、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质量严格执行学校相关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针对专业特殊性,有不低于学校标准的补充标准。
5.4.2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留存、妥善保管上述及其他教学材料。
5.4.3留存并妥善保管记录专业发展历史的材料。
6.
学生发展
6.1
生源
6.1.1积极落实学校吸引优秀生源制度,有专业自己的有效措施。
6.1.2近3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录取最低分数与全省同类专业(类)相比,招生位次不低于前60%。
6.2
学生指导
6.2.1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学生满意,评价高。
6.2.2专业教师结合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学业指导,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必要的帮扶。
6.2.3辅导员、班主任作用发挥到位。
6.2.4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有效,学生比较满意。
6.3
学业评价
6.3.1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6.3.2能够证明学业成绩最低的毕业生达成专业毕业要求,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6.3.3学生身心健康,《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85%以上;选修了艺术、人文素养类教育课程,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4
就业
6.4.1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
6.4.2就业面向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6.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7.
显性建设成效
7.1
教师荣誉
7.1.1专业教师获得校级荣誉情况。
7.1.2专业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情况。
7.2
教学改革
成果
7.2.1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7.3
学生荣誉
及成果
7.3.1学生取得校级以上荣誉及学科竞赛等获奖情况。
7.3.2学生发表科技论文、作品或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情况。
7.3.3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及获得的荣誉。
说明:各二级指标评估结论是合格、基本合格、整改。
附件2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报告撰写要求
一、撰写要求
1.撰写理念
(1)理念到位,事实支撑,优势找准,问题写透。
(2)一级指标不能少,二级指标不能丢,评估标准必要时可适当综合。
2.具体要求
(1)以评估标准为基本点进行撰写,逐条、逐项对照自评,不可丢项。
(2)用事例和数据说话。数据要与支撑材料高度一致,尽量用结构图示的方式表达,并对数据有必要的陈述和分析。
(3)报告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成绩与问题的表达方式相一致,都能直奔主题;二是对成绩与问题的举证,都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三是分析成绩和问题的产生,都能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四是每个二级指标自我评价依据充分、评价恰当。
(4)应有不少于1/4~1/3篇幅是对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具体表述、深层次原因剖析、透彻的反省和切实的改进措施。
(5)文稿通顺,层次清楚,逻辑性好,篇幅适度(正文2万字左右)。用词准确,没有错别字。
二、《专业自评报告》建议框架
(说明:以下内容已隐含对自评报告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格式要求)
专业概况
不设目录编号,字数1000字左右。
简明扼要反映本专业发展历程和专业建设概貌。内容包括:专业设置背景、第一届招生时间、教学组织设置、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主要办学条件、建设与发展思路等。
本一级指标引言或概括综述。
本部分必须包括(注意:不是仅包括,而是至少包括。以下同):
1.正在执行的最新一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2.该培养目标的制定及修订依据。
3.用文字附带列表说明,历次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对培养目标表述具体所做的修改及修改依据。
4.自评报告中涉及到的规章制度、文件等,如果只有学校及系级层面的,那就说明具体是如何落实的。以下同。
1.正在执行的最新一版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
2.用文字对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进行一一解读。
本部分必须包括:
1.课程体系构成表或图。
2.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此处要注意:如果某一毕业要求被大多数课程支撑或某一门课程支撑所有或大多数毕业要求,表明毕业要求的分解或表述有问题)。
1.正在执行的专业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实施情况及效果(注意:不是系规划,更不是学校规划)。
2.正在执行的专业建设规划放入附录。
注意:问题不应是就手就能解决的,更不应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下同。
1.本专业教师名册。
2.反映本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的图或表。
3.本专业兼职教师名册,其中需含聘期、具体承担的教学任务等。
1.二级指标“教育教学水平”放在“教师队伍”一级指标下,就是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反映本专业教师的水平,注意不是教师个例而是整体。
2.用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注意:此处的基层教学组织指的是本专业教研室,因此所有内容应用教研室的工作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要求同前。
1.至少用1门核心专业基础课、1门核心专业课教学大纲对标举例阐述。
2.现行所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放入附录。
1.这是专业自评中能够突出体现专业建设亮点的部分,要求认真总结本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使用及课程考核方式中的经验做法,形成教学案例。
2.要深入理解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内涵,据此判断本专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最适合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辅导不是特指配有助教,主讲教师自身也是辅导教师。
用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1.用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2.本部分必须包括正在使用的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清单。
3.最近一届毕业生4年期间使用的教材清单放入附录。
本部分也是非常重要,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体现在此。
1.除物理实验室外,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及实验室中与本专业相关的仪器设备清单(按照大类的仪器设备清单放在自评报告中,详细的仪器设备清单放入附录)。
2.除物理实验外,本专业教学大纲中所有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对应的实验项目清单,内含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或设计性或演示实验)、实验学时、实验开出情况、实验分组人数等。
3.除物理实验外,本专业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名册(注明专职或兼职)。
4.除生师比外,专业不要用生均值表达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因为这些教学条件常常为多个专业共享。
5.用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1.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清单,内含何时、多少学生、什么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等。
2.本专业最近的毕业年级4年期间实习实训项目清单,内含何时、何地、多少学生、指导教师等。
3.用事实、数据、事例等一一对标进行撰写。
4.注意:有些实践项目是实验还是实训,只能认定其一。
1.最近一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分类汇总表。
2.最近一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名册,内含教师职称及指导学生人数等。
4.最近一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清单放入附录。
1.本专业学科竞赛表,内含对本专业(学科)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名录、本专业(学科)组织相应校级竞赛及参加省级以上赛事情况。
2.与本专业有关的学生科技社团表。
2.不要罗列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也不要把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作为支撑材料。
2.不要罗列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也不要把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支撑材料。
2.与专业有关的教学材料留存清单(按年级试卷、毕业设计等罗列)放入附录。
1.近三年专业(类)录取最低分数及招生位次表。
2.注意:“专业教师进行有效学业指导”项不能丢。
1.因为还没有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评估标准中“能够证明学业成绩最低的毕业生达成专业毕业要求”项有些超前,专业无法用数据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但可以定性进行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的描述。
2.上届毕业生就业岗位统计表(按照岗位类型统计人数占比)。
3.上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升学统计表(一一统计所有毕业生)放入附录。
七、显性建设成效
1.专业教师获得校级荣誉统计表。
2.专业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统计表。
1.专业教师主持或参加的教学改革成果统计表。
2.专业教师发表的教学改革论文统计表。
1.专业学生取得校级以上荣誉及学科竞赛等获奖情况统计表。
2.专业学生发表科技论文、作品或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情况统计表。
3.专业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及获得的荣誉统计表。
附件3
专业建设评估自评结论表
评价结果
1.培养方案
1.1培养目标
1.2毕业要求
1.3课程体系
1.4专业建设规划
2.教师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2.2教育教学水平
2.3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3.课程教学
3.1课程教学大纲
3.2课堂教学
3.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3.4教材选用与建设
4.实践教学
4.1实验室建设与利用
4.2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
4.3毕业设计(论文)
4.4学科竞赛
5.质量保障
5.1规章制度
5.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5.3教学评价
5.4教学材料
6.学生发展
6.1生源
6.2学生指导
6.3学业评价
6.4就业
7.显性建设成效
7.1教师荣誉
7.2教学改革成果
7.3学生荣誉及成果
合格项数量
基本合格项数量
整改项数量
附件4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报告附录基本要求
专业建设自评报告附录中至少包括:
1.首次招生时的专业培养方案;
2.最新一版专业培养方案;
3.正在执行的专业建设规划;
4.现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5.最近一届毕业生4年使用的教材清单;
6.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及实验室中与本专业相关的仪器设备详细清单;
7.最近一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清单;
8.与专业有关的教学材料留存清单(按年级试卷、毕业设计等罗列);
9.上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升学统计表(一一统计所有毕业生)。